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13 09:20:2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语文教案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字多音的现象,能准确读出“朝、舍、缝、量、假、强”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2、认读关于“风”的词语,体会词语表达上的准确、形象。

  3、背诵和书写两则有关动脑的名言。

  4、培养阅读能力,感受表达的生动、优美。

  5、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6、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精神,和乐于表达的兴趣。

  7、设计春节节日饰品并进行交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从中了解我国春节的文化。

  教学重点:

  语文积累;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并记叙下来;综合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多音字;积累词语和名句。

  教学过程:

  一、多音字。

  1、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绿色的生字朋友——多音字。

  2、出示词语卡片,请学生“找找双胞胎”

  自己试读;同桌互查;指名读。

  3、练习给多音字组词,填空

  朝

  zhāo()

  cháo()

  舍

  shě()

  shè()

  缝

  féng()

  fèng()

  量

  liáng()

  liàng()

  假

  jiǎ()

  jià()

  强

  qiáng()

  jiàng()

  4、你还认识哪些多音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好吗?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词,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齐读。

  3、再次小声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和感觉。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交流。

  4、通过读这些词,你发现感悟出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认读名句,简单说说读后的体会。

  2、读帖,与小伙伴商量 一下怎么把这两句话写好。

  3、指名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书写。

  5、评选佳作全班展示。

  6、用最有效的方式背诵两句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与季节有关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阅读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2、说说初读后的感受。

  3、默读,划出你觉得写得很好的'地方,多品味品味。

  4、交流体会。老师及时总结其中好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

  三、探究与发现

  1、还记得《米佳的愿望》吗?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四季不同的风情而丰富多彩。而一提到四季,你的眼前也肯定已经展开一幅幅不同的画卷。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能说出这样与季节有密切关系的词吗?小组比赛:应选择一个季节,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出的词语最多。

  4、总结:其实妙词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你是否能探究和发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大胆地向他人表达,并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小品表演《乐乐和童童的对话》。

  二、自由交流

  假如风有颜色,你希望是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在小组里自由发言,小组长组织好顺序,明确发言的要求:说的人态度大方,能让每个人听清楚,听的人认真倾听,有意见应等别人说完再来讲。

  三、推荐代表向全班交流。

  四、评选“风的使者”

  五、延伸

  请你也动动笔,画出风的颜色,为下节习作课作好准备。

  第四、五课时

  教学目标:

  大胆想象,并乐于真实地记叙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后大家都动笔画出了心中的风,今天我们来开个小画展吧!

  二、范文引路

  1、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画,朗诵范文《春天的颜色》。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

  2、交流听范文后的感受。

  三、动笔写初稿。

  1、像小作者一样,为你的画配上一段文字,让它更丰富更生动,好吗?

  2、试写一段话,简要大意即可。

  四、交流、补充。

  1、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画,并读初稿。其它成员提出个性意见。

  2、根据个性意见,再次完善自己写的内容。

  3、面向全班学生交流,集体补充。

  五、定稿。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相信每位同学都设计出了喜庆的春节饰品,这节课让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设计发布会。

  二、展示交流。

  1、出示自己设计的饰品和设计说明,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佳作全班展示交流。

  三、评选“最佳作品”和“最佳设计说明”

  1、评选。

  2、请设计者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说出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3、出示课件: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 多多少少( )

  深深浅浅( ) 高高低低( )

  长长短短( ) 粗粗细细( )

  4、拓展。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师相机板书)

  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

  5、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6、选择三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5)扩词游戏。

  2、我会填。

  ①审题。说说题意。

  ②说说每组词有什么不同点。

  ③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④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后同桌可互相检查。

  ⑤出示课件:拓展练习

  购( )评( )破( )拾( )

  沟( )坪( )玻( )给( )

  拎( )甸( )续( )钱( )

  铃( )句( )读( )线( )

  3、我会读。

  (1)自读诗歌。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3)全班交流感悟诗歌。

  (4)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再现情境

  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小组讨论:他该怎么做?为什么?

  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学生的做法:◎记下小龙的名字。

  ◎不记。

  二、提出建议(出示课件)

  1、按不同意见分成两组。相对而座。分别给两队取名为正方、反方。

  2、选出一名陈述自己观点的陈述人。在陈述人说明观点后,各方展开辩论,充分说明自己观点正确的理由,对方错误的理由。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三、小小辩论会。

  1、陈述观点。

  2、自由辩论。

  3、教师总裁、小结。

  第三课时

  一、展示台

  1、读读学习小伙伴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感悟“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可以练习生活实际理解,也可举例子理解,也可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

  3、说说自己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还做得不够。

  4、你想为集体做些什么?

  5、教师小结。

  二、展示“六一小报”。

  1、小组交流。

  如:小报的名称、内容、小组是如何分工、怎样收集的资料等等。

  2、“推销小报”比赛。

  假如自己是推销员,如何把自己的小报推向市场或读者。

  (1)先自由准备

  (2)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位最佳推销员。

  (3)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三、粘贴学生的小报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引导同学探究、发现“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同学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在读词语、背诗歌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3、能以“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并在口语交际中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4、通过展示课外识字情况,激发同学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同学自主识字的能力。

  5、学习正确运用音序法查字典。

  【课前准备】

  1、收集在课外书上认识的字,准备在展示会上交流。

  2、准备过“六一”节的照片。

  3、生字卡片,小黑板,新华字典,庆祝“六一”的录像。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1、出示三组字。自身读一读这些字,仔细观察、比较,看看谁能发现这三组字各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三组字的规律:

  第一组:“减一笔”

  第二组:“加一笔”

  第三组:“加两笔”。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注意:

  “厂”翘舌,后鼻音

  “申”翘舌,前鼻音

  “甲”是三声“jiǎ”。

  4、教师示范:同学试着创编儿歌,识记生字。例如:

  师:“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生:“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日”字中间有一竖,申申申。

  字形魔术:给“口”字加两画,能变化成……。

  5、练习给生字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日积月累

  1、我会读:

  ⑴ 出示词语小黑板,自读词语。

  ⑵ 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⑶ 自由选词说一句话。

  ⑷ 齐读词语。

  2、我会连:

  ⑴ 出示三组字和其拼音,自身练习读字。

  ⑵ 指名认读,并连线。

  ⑶ 同桌互读,男女分组读。

  3、读读背背:

  ⑴ 小黑板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⑵ 诗歌告诉了我们什么?(祖国南北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

  ⑶ 自由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过“六一”儿童节

  一、读题,明确要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引导积极讨论

  要求:勇敢发表自身的看法,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1、创设情境一:

  ⑴ 播放录像,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活动的录像)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 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跟大伙交流交流。

  以“我是优秀解说员”的方式进行。把过“六一”节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分享快乐。其他同学对他的解说做出评价。评价要求:态度大方,语句完整,语言清楚明白。如达到要求,评为“优秀解说员”。

  2、创设情境二:

  ⑴ 播放本校今年“六一”活动的录像或投影片,向同学介绍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引导同学说说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⑵ 说说自身准备怎样过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节,让大家顾问顾问,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读题,明确要求:

  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题意。

  2、展示课外认识的'字,与大家交流:

  ⑴ 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大家听。

  ⑵ 做“摘苹果”游戏:

  出示小黑板,同学“摘苹果”认读汉字,并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的。

  ⑶ “识字角”展示自身打印或剪贴出来的在课外认识的字,与同学交流。

  ⑷ 用认识的字组词说话。

  二、比比谁最快

  1、实物演示,激发兴趣:

  ⑴ 介绍字典。

  ⑵ 按顺序背熟汉字拼音字母表,注意对应的大小写字母,为音序查字做好准备。

  ⑶ 引导同学一步一步学习音序查字法。

  ⑷ 同学试查,先慢后快。

  2、老师总结音序查字法,提出注意事项:

  ⑴ 看清要查的音节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在字典的《音节表》里查到这个大写字母。

  ⑵ 在查到的大写字母下面找到音节,再看它右边标的页数。这个数字就是这个音节在字典里的页数。翻到指定的页码,查到音节以后,再按四声的顺序,找到所查字的音节,就查到要查的字了。

  3、竞赛查字典:

  ⑴ 看谁先从字典里找到这几页:20、187、206、395。

  ⑵ 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宽、溪、往、解、准、楼。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颚、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课前活动

  师:第一次跟大家见面,没什么送给大家的,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则谜语,听仔细了!

  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太阳)

  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爬,离墙便枯死。 (爬山虎)

  是鱼不是鱼,终生海里居,远看像喷泉,近看似岛屿。 (鲸)

  《太阳》和《爬山虎的脚》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篇文章,它们都是说明文。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篇说明文。

  师:【师简笔板画“鲸”】 生喊:鲸 。板书课题。

  师:我们到浩瀚的大海上,看看真正的鲸吧!(播放有关鲸的图片)

  解说:晨曦初露,夕阳西下,我总爱出来散步,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美景;我们高高跃起,是表演空中芭蕾?还是要与天空试比高?和奥运冠军郭晶晶、吴敏霞比,我们“双鲸跳”毫不逊色 。你们看,这尾鳍像什么呢?我们要出发啦,我们要去哪儿?要去干什么?想知道吗?哼,就不告诉你们!

  师: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众生:鲸有多大?多重?它们有几种类型?它们吃什么???

  师:很好,只有不停地问,才会不断地发现,很多科学家、发明家从小都爱提问,从小就是典型的----“问题儿童”呢。你们对事物保持兴趣,真好,这是学好课文的关键。相信学了今天的课文,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会写吗? (学生在鲸的简笔画中按身体部位听写生字:腭、肺、肚、胎)(师纠正位置写得不太准确的字并重点学习“腭”:让学生伸出舌头,顶住上腭,发出哒哒哒的声音,了解腭的.准确位置。说明“月”字旁的字与身体部位有关。 )

  师:大家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 老师现在教你们一点写好这几个字的关键好不好?写好有关月字旁的字有两个要点:第一招,月字旁要写的瘦长一点(师范写“肺”字)这叫左窄右宽。第二招,写“月”字时这一撇是竖撇,(示范写竖撇)记住,一定要先竖再撇。右半部最容易出错,不要写成“市”字,教给孩子们口诀:上下通气,呼吸顺利。学生打开《写字》书书写带“月”字旁的字。除了“肺”字,再任选一个来写。

  师:接下来再来检测一下词语读得怎么样?

  师:生字过关了,来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理解退化。

  分配任务读课文。评价读课文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默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写了鲸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来概括。 (一生读,其余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划出关键字:大。 )

  师:有时候,我们读书可以把一段话读成一个字。

  师:你们真会读书,一段话读成一个字,读成一个词,都是抓关键、抓要害,就是把厚厚的书读----薄了。 后面所有自然段大家都可以用这个办法找到一个关键词、句,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信,大家自己可以试试看。

  学生默读课文,找关键字词,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

  师:仔细观察老师写的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给这4段戴上一个小标题帽子?(生活习性)

  五、课后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不少鲸的知识,其实鲸还有许多的特点我们并不了解,还有的问题可能在课文中找不到答案,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上网,可以找有关的书籍寻找答案。

  师:对!好的课文就是一扇窗,一个引子,它可以吸引你探索更广阔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今天下课后去搜集关于鲸的图文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来具体给我们介绍鲸的这些知识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现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学习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研读与讨论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背景,提供阅读情景(可由学生提供)

  亨利·戴维·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

  梭罗出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梭罗除了被一些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外,还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有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著名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托尔斯泰和圣雄甘地。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他于1847年9月6日离开瓦尔登湖,重新和住在康科德城的他的朋友兼导师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一家生活在一起。出版于1854年的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在不同时期,梭罗靠教书与务工过活。他曾经在他家办的铅笔厂工作过,还发明了一种可以简化生产、降低费用的机器。

  梭罗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学生和朋友,受爱默生的影响,梭罗也是一位先验主义者。

  梭罗曾经旅行到过科德角(Cape Cod)、阿基奥科楚科(Agiokochuk) 和缅因州的'卡塔丁山(Mt、Katahdin)。其中的缅因州之行到过卡塔丁(Ktaadn)、车桑库克(Chesuncook)和培诺伯斯科特河(Penobscot River)的东支。梭罗因患肺病死于他的家乡康科德城,并被葬于马萨诸赛州康科德城的斯利培山谷公墓(Sleepy Hollow Cemetery)

  2、阅读全文,讨论问题:

  A、文章以“寂寞”为题,那么“寂寞”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

  B、作者真的寂寞吗?为什么?(从文中找出)

  C、对于这种“独处”的生活,作者是怎样认为的,情感有变化吗?

  D、过独处的生活而不觉寂寞,是因为大自然的缘故,如果老师说文中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你们同意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E、文中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有很多,作者用了何种修辞?(从文中找出)

  3、梭罗的这两年的独处生活,是想寻求一种生活方式。他不满当时的复杂生活,提出"人口膨胀"将导致"生活绝望";他断言当时所谓之进步是不必要的,他声言我们往往由于手段而搞不清目标,为了达成目的而误用了方法;甚至断言原始人的生活在某种情况下比现实快乐而完满。

  其实,这其中隐含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你觉得梭罗是怎样认为的?

  4、小结 :

  本文通过写“我”在山林独居的生活与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业:

  大家都知道,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去经商发财或走向政界成为明星,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那儿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原始而简朴的生活。他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赏识他,生前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他写作,静思,直到得肺病在康科德死去。

  美国梭罗博物馆在互联网上搞了这么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共有467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你是怎么看待的?

  板书:

  远离城市 自然为伴

  寂寞 不寂寞

  (他人) (自己)

  交往人少 偶客拜访

  热爱自然 融入自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2-01

语文教案【精选】01-07

语文古诗教案09-22

语文小学教案10-21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精选]01-24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教案【经典】12-30

语文教案(经典)02-26

语文教案(精选)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