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华【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培养学生朗读、理解能力。
3学习疑问句,陈述句。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做人道理。
情意目标:
从故事中体会同学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积累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学思路:本文是个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让孩子读故事,讲故事,在朗读明白道理,感悟语言文字。
四课前准备:挂图、自制课件:电子卡片、练习。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授课时间:*3/11/9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呢?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用生动的词语表达。
火红的枫叶;嫩绿的柳叶;金黄的梧桐叶
电子图片出示“蓝色的树叶”,这是?质疑,引入课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
1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借助字典和课文注音解决。想一想自己提出的问题。
2巩固生字词语。用电子卡片检查;
3闯词语迷宫。迷宫一:我会读;迷宫二:变生字魔术
4说说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情?
三指导阅读,明辨道理,训练基本功。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读相关的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继续读故事,引导:林园园为什么不借给李丽铅笔?是李丽说话没有礼貌吗?读一读李丽的话,评价一下她。
3继续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读完思考: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
4如果你是林园园和李丽的同学,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5同桌对读课文,说说自己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应该怎么办?
四总结;巩固生字词语,认读卡片。
五作业:一星级:认读生字词语;
二星级:替林园园画一幅画送给李丽,表达自己的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快速认读生字,并组词。
二基本功训练。
1练习说疑问句和带“吧”的陈述句。
2辨字组词。
术( ) 注( ) 吐 ( )
木( ) 住( ) 土( )
3学写生字。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字型,在田字格中写。
“毛”字的撇要尽量写平。
三练习写字。
蓝色的树叶
板书设计:
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常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上千种走兽飞禽自由地在花丛间穿梭、攀援、飞舞。这就是热带雨林。
(解说:为了让学生对“雨林”有更直观清晰的感受,有条件的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或影像资料,并用较为精练生动的语言对图片进行简要的概括。)
请同学们观赏一些雨林的图片,解说词如下:
雨林地区的地形复杂多样,从散布岩石小山的低地平原,到溪流纵横的高原峡谷,多样的地貌造就了形态万千的雨林景观。
热带雨林是一种茂盛的森林类型。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神话世界,静静的河水、奔腾的小溪、飞泻的瀑布到处可见;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交织成一座座绿色的迷宫。
附生植物如藻类、苔藓、地衣以及兰科植物,附着在乔木、灌木或藤本植物的树干和枝丫上,就像披上了厚厚的绿衣,有的还开着各种艳丽的花朵,有的甚至附生在叶片上,形成“树上生树”、“叶上长草”的奇妙景色。
毛色艳丽的鹦鹉、巨嘴鸟和天堂鸟把高大的树冠层装饰得像无价的珠宝,它们悦耳的叫声是雨林中最熟悉的乐章。
雨林中到处可见黑猩猩、长臂猿、懒猴、狮子等珍奇动物,被枝叶厚厚覆盖的地面是它们生活的天堂,难怪有人把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神秘,最重要的是,它是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在欣赏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时,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雨林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初步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和新词的音、形、义。
(本文有一些专业词汇,学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理解障碍,如“刀耕火种”、“疟疾”等,在学生质疑后,应作必要的讲解。)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完成之后,通过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明确: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解说:雨林的毁灭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可以包含很多方面,因此,可以让学生放开来说,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因而在用树形图表示灾难时,大树的“枝叶”可根据需要增减)
板书设计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②物种的丧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明确:有四分之一的药物源于热带雨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来自网!
林的动植物,至少有两千五百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人类的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资源也有很多是来源于热带雨林中丰富的'植物,如果听任热带雨林消失,将意味着人类会失去很多东西。另外,雨林深处大量未被发现的信息和资源,也会随之而流失。
③人类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
明确:文章第4段告诉我们: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土地扩张,在雨林区新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
④讨论:人类这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后面隐藏着的深层原因。(解说:此题的设计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出新的认识,对他们的见解,不奢望有“专家式”的分析,老师可参加讨论并予以适当引导、点拨。)
明确:人类伐木销售、新建农牧场,是受金钱利益的驱动,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这跟人类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观念也有很大关系,改造自然并不意味着掠夺、捕杀动植物;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僧多粥少”迫使人们加快对自然界的掠夺,甚至杀鸡取卵,涸泽而渔;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缺乏协调统一的行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研读文章的6—10段,讨论:“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解说: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之中,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分析的甜头。老师在引导时要牢牢抓住下面三个问题:①什么是光合作用?热带雨林对促进光合作用起什么作用?②过量的二氧化碳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③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怎样的双重后果?)
明确:①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氧来源于光合作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光合作用所提供的有机物质和能量而生存。热带雨林的树木生长很快,对促进光合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用较通俗的语言介绍或解说事物和事理的性质特点的方法,叫作诠释。
②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的热量,不让热量漏失,引起全球气温升高。过量的二氧化碳只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
③砍伐林木就会减少雨林的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另外,放火毁林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就是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的双重后果。
④补充资料:在最近一个世纪,全球温度上升了0.3~0.6℃。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20%都是由于森林破坏而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的树丛。而在1987年仅砍伐亚马逊雨林一项行为就要对全球变暖负9%的责任。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被严重摧毁前仅能应付气温1~2度的上升。我们需要减少50%~8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才能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现有水平。
3.浅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解说:探索事物因果链的事理说明文,主要方面详写,要写深写透;次要方面略写,可点到为止,本文正是遵循了这样的写作原则,因而对雨林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未作深入的剖析,老师可搜集一些资料作必要的补充。)
明确: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放牧牛群而进行的森林砍伐。森林里,茂密的植被和地上的枯枝落叶吸收了降雨并防止了洪水。当林木被砍伐后,牲畜踩在土地上并将其压实,它们还吃掉树的籽苗并从大树上剥下树皮,这样土地失去了保护层而完全地暴露出来,土壤在太阳的炙烤下板结,在雨水的冲刷下流走。当异常气候导致暴雨来临时,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庄将是一种必然,它和水土流失一样,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另一种警示,它同样是滥伐森林带来的恶果。
(四)结束语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痛苦地呻吟,在无声地哭泣,同时也在对人类进行着无情的报复。如果人类还继续对雨林大肆摧残,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也许到本世纪中叶,地球真的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同学们,你们愿意看到这样的恶果吗?我们每一个人是否应该实实在在地为地球母亲做些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2.抄写并解释词语:
濒临 连锁反应 摄取休戚 相关 融解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和学习借事喻理、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所讲为人治学的重要准则,学会时时处处内省自己,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清代文学家钱大昕凭观棋所得的一番感悟写下了耐人寻味的散文《弈喻》,这种缘事悟理的写法,便于表达我们在生活中的思想收获,大家通过研读此文一定会在成长中得到难得的启示。
二、作者介绍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逝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18世纪中国的杰出学者,乾嘉时代的史学大师。青少年时代成长在文化氛围浓郁的江南地区,就学于苏州紫阳书院,与王鸣盛(钱之妻兄)、王昶(chǎng)、曹仁虎等同学,诗名甚著,号称“江左七子”。著有《潜研堂集》。
三、朗读课文
1、听范读。明确字音。
2、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3、齐读。
四、理顺文章大意
1、解题:
“弈”就是下棋,“弈喻”意思是用下棋来打比方。从题目可知这篇短文是用下棋来讲道理的。
2、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3、全班交流,扫除翻译难点。
参考: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掉,我讥笑他计算失误,总是想代替他下棋,认为他不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但是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够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只默默地坐着看。
现在的读书人读古人的书,常常诋毁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能够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客观地衡量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知道别人的`过失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闲暇,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
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下错了一步棋,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
五、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
第一部分(1):叙述观棋下棋经历。
第二部分(2):借下棋喻理。
六、作业
1、识记书下重点实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弈喻
钱大昕
观棋下棋经历——借下棋喻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齐背课文第一段,考查背诵情况。
二、课文研读
1、本文是以下棋作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作者如何描述自己下棋的一番经历?叙述了自己怎样的经历?
明确:
文章十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友人寓所的一次下棋经过。
写了自己嗤笑别人不如自己,结果却吃了轻视他人的苦头,以致“不能出一言”。
2、作者在写完下棋的事以后,本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即事言理,点明题旨,但是,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却写起读书事来生发议论,一句也没有涉及与下棋有关的事,这是为什么?
明确:作者由下棋想到生活中诸多现象,揭示了“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这样使内容更加有意蕴、有深度,引发读者深思。
3、“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中“吾求吾失”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吾求吾失”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永远处于不自满的境界。从这个角度说,自己的“失”一旦自觉发现乃是一大“得”,失与得的辩证关系,为下文预伏脉理。
4、本文借下棋为喻,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本文提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
(1)作者是以自己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叙述为后文说理议论服务,先讲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为人接受。
(2)本文通过作者观棋、下棋的独特体验的叙述,并结合现实中那些喜称人过、爱吹毛求疵的人的行为,说明了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警戒主观臆断、骄傲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学习写法
提问: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明确:作者以自己下棋的切身体会设喻,现身说法,借做事来讲道理,不仅容易把道理说清楚,读者也会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论述的范围由小到大,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呈现出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结尾“曾观弈者之不若已”又照应开头,使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四、归纳主旨
1、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价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
明确:人不可能总是正确的,也不能没有一点过失,因此,只要“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的评价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反之,就会导致无休止的争论,也就永远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2、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在于警戒那些主观臆断、盲目自大、强不知以为知的人,从而教人领会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1、你一定对生活的某一现象有自己的感悟,请写下你的思考或启示。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弈喻
钱大昕
现身说法
由事入理
雷真民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很用力,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搜集动物的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鹅、大虾、梭鱼图片)
师:老师请大家说说,在这三种动物中,你认识哪种动物,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生:第一个是天鹅,它会飞(飞翔)。(师板书:天鹅)
第二个是虾,它会游泳。(师板书:大虾)
第三个是鱼,它也会游泳。
师:说得正确!
(指梭鱼的图)谁知道这种鱼的名字?
(请学生试说。如果学生答不出,师随机讲解补充。
师:这是梭鱼。(板书:梭鱼点出梭字)请跟我读。(学生认读)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世界著名的寓言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的。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
师:昨天大家回家读了这篇课文,读熟了吗?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
学生自由小声地读课文,点画生字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学习识记。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积极、很认真。看来昨晚大家回家都认真读了,看到大家这么好学,老师很高兴。
2、一个同学读
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听听自己读得是否正确。
3、初步交流读后体会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很仔细。现在老师想知道,读完课文,你想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中学习生字词
1、师:平时同学们在读书中积累了很多词语。你们想让自己的词语百宝箱更丰富一些吗?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电脑一个个出示生词,大家齐读。
然后出示生字,再读。)
师:你想怎样学习这些生字?如果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学习生字词,你们会怎样学习?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比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学的最快!
2、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师:同学们识字的方法真多!有的用了本学期新学的识字方法部首查字法,有的用想象字形记忆的方法
有的用了自己认识的字换一换的方法大家可真棒,相信大家用了这些方法以后自己也能认识很多字。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
(1)师说字生指字
(2)组长说组员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词语百宝箱里增添了那些词语?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
(男女同学对读、抢读、开火车读)
4、学习步、弓
观察着两个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书空这两个字。
5、师:你最喜欢那些词语?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积累词语情况)
师:在学习中,不知不觉,我们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说话的好朋友。
(四)朗读中感悟课文
1、小组合作读
师:同学们生字认识了,积累了很多词语,课文一定会读得更熟练。想不想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课文?
你准备怎样与组内的同学合作读?
(学生分组读课文。组长组织好评价。全班汇报朗读。)
师:(根据汇报,指导朗读。)
谁来帮他评价一下?
你愿意和老师比赛朗读吗?
2、交流读后体会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想提什么问题?
(师: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三个动物合伙拉套,大车却未动分毫,难道它们当中有谁偷懒,没有使劲吗?)
生:不是,他们都使劲拉了。
师:那为什么大车却分毫未动?
师:你最想对这三个动物说什么?
师:可见,大车至今未动分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三个动物不使劲,而是因为不合作。
(师板书:不合作 未动分毫)
3、师:生活中有没有大家合伙干事情,因为不合作而干不好的情况?
和同学意见不一致时,你是怎么做的?
(1)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别人大声争吵。
(2)耐心地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不参与讨论,看热闹。
(学生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4、表演课本剧
5、续编故事
师:他们三个明白了以后,如果有一天,他们再来拉这辆车,会怎么样呢?
(五)选择性作业
1、把这篇课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爸爸听。
3、把这篇课文变成一幅画画出来。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来完成,好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习,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近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四、交流学习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五、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七、学习生字。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结构。
5.学生练习写生字。
语文教案 篇6
江苏无锡 费丽娟
1.描述导入,激发兴趣。
a、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理由,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以是学生平时画的)。
b、明确交际话题: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的快乐,让我们述说一番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好吗?揭示:秋天的快乐
c、老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情,要流露出高兴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时节做过哪些事?你感到最快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先说说。
b、提出交流要求,各自准备。要求:
◇把做的事儿说清楚。
◇说出自己的快乐。
◇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交流。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结合要求评点。
b、以示范为例,和同桌或在小组内互述,并推荐出让自己感受最快乐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师生评选最佳学生。
4.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小结学生交际的情况(以肯定为主),同时也指出一些可能存在的不足,以指导学生生活实践。
5.拓展活动
画一画秋天的图画或所做的快乐的事。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挂图、乐曲磁带、《种太阳》歌曲磁带。
2、丝绸被面或围巾。
3、课前布置学生观察阳光,充分地感受阳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想象:教师播放音乐(带有鸟鸣水声的舒缓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啊!阳光,你早!听,鸟儿唱起了欢快的歌!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拉开窗帘,哎呀,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请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音乐最具感染力。和谐的音符与优美的文字,给孩子们创设了乐于接受的情境,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想象的空间里思绪飞扬,在独特的感受中畅所欲言,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
2、感受: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外面去寻找阳光、感觉阳光的温暖好吗?(带领学生到室外,指导学生寻找,哪里有阳光?阳光下都有什么?你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回到课内交流,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体验,让他们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并且感受到有大自然的可爱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话平台
欣赏
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本美,与大自然的美互相呼应。)
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培养学生边看书边动手、动口的习惯,自己解决读书中遇到的困难。)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识字要有一个过程,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循序渐进。)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注意提示认识新偏旁阝。)
4、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考,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5、游戏:猜猜猜。(看老师的口形,猜猜发的是什么音,看谁的.生字卡片举得快,猜得对。)
(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充分让学生自学小组学汇报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朗读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读:指名读、组内读。
3、接力读:每人读一自然段,比比谁读得好。
4、选择读: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写字
1、出示生字也、长。指导认读,用也练习说话。
2、小组讨论: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笔顺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汇报:提示:长字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竖提是新笔画,注意区别它和竖勾有什么不同。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描红的基础上临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尽量让自己满意。(教师个别指导。)
6、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组内评议。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既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要有质量上的要求。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 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稻草人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叶圣陶
1、 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 战士资料,介绍作者。
3、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稻草人》就选自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 把课文读准、读通顺,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 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样子和结构的段落,读一读。
2、 检查生字。
(1)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明读一读,其他正音。
(2) 教师仪进行再强调。
(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3、 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
4、 指名反馈:文中的稻草人长得什么样呢?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具体的描写?(第一自然段)
5、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
6、 指名反馈。(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
7、 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加深感知。
三、再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 教师:课文主要给我们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稻草人,一个就是稻草人的主人——老妇人。作者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稻草人和老妇人形象呢?
2、 指名反馈:再读课文后,稻草人和老妇人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是一个()的稻草人;这是一个()的老妇人。
3、 教师:同学们,再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老妇人的悲惨、孤单、可怜、穷苦的.?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稻草人的尽职和善良的?
4、 集体反馈。
5、 教学建议:
(1)学生反馈语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2)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老妇人啊!所以善良的稻草人很想帮助老妇人,可是他什么也做不了,他有多着急呀!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稻草人焦急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7、 教师: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象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四、课堂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则悲戚的童话故事,稻草人的善良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伸出你的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吧!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12-01
语文教案【精选】01-07
语文古诗教案09-22
语文小学教案10-21
语文教案【精选】09-06
语文教案[精选]01-24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教案【经典】12-30
语文教案(经典)02-26
语文教案(精选)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