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

  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论文【1】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之下,英语教材在内容编排中更加突出了其语言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特征,而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然要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努力践行课改理念,在具体的授课当中积极渗透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中英语;人文精神;教学策略

  记得在一本教育专著中看过一句话,说我们高中教育不仅仅在教给学生知识,更多地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成长。

  放眼当前的高中英语教育,我们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之下,过多地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注重学生对于具体专业知识的把握,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而对于学生人文品行的培养不仅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事情,更应该灌输在高中阶段各门学科的具体授课细节当中,我们英语学科自然也不能例外,我们应关注每一个教学细节,结合英语教材的具体文本材料,给学生灌输以强烈的人文渗透。

  一、转变教师角色,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笔者认为,要取得我们课程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认知,在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师角色之后,才能够营造良好的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氛围,进而促进高中英语素质教育深化,为课改的顺利进行增砖添瓦。

  譬如我们应当摒弃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课堂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实用性与交际性。

  要达到这一系列的角色转变,重新确立教师的角色是重中之重,是决定其它因素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教师是具备绝对权威意识的,是说一不二的课堂主宰者,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我们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与学生一起探究英语知识、了解英语概况、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上,也就是说,我们和学生一样是一个探究进取的群体,要和学生一样是求知者,和学生一起或悲或喜。

  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为真正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基石,而不是仅仅是多几块黑板,重新摆放一下课桌而已。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令我们英语教师兴奋的一点莫过于文本选材与编排更具人文性、人性化,为我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有效渗透人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在进行目标设计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地突出教学目标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个方面。

  其中有很多涉及亲情友爱、人生哲理、中外历史事件与传说背景的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和谐我们的课堂氛围,更容易让我们在渗透人文精神的同时,达到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效果。

  如 Unit 5 Nelson-Mandela ── a modern hero 里面 Warming up 和 Pre-reading 的几个问题就得到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赞同、钦佩和肯定。

  What are the qualities you should find in a great person? Who do you think is a great person? What qualities do you have? Most of the great people are also important people. But important people may not also be great people. Do you agree? 可以说,这些问题一方面注重了学生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的把握与对文本内容的思考与理解,更大地程度上来说,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品质等综合能力的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在高中英语教材中积极挖掘这些有益因素,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

  三、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差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从英语的第一堂课开始,我们便会根据自己的天生认知与观察能力及他们的中考分数来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再根据我们的自我判定来组织教学,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吻合课改精神的做法,我们需要的是在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不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判刑。

  尤其是那些差生,我们更多地应该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了解他们是在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还是师生关系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然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进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渗透,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有效利用资源改善语言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多渠道的、有意义的言语输入,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录音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媒介向学生展示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我们作为外语教学工作者,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2】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必须挖掘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必须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师成为“活教材”;必须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新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人文精神

  虽然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对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热。

  任何一门知识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科学精神,在以培养素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中,各学科也都展开了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一种重要语言交际工具,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工具性,但鉴于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它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和完善的人格培养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语技能的培养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共生已成为当代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必将对英语教学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第一,英语是一门基础语言科目,它的学科特点包含鲜明的人文性。

  正如钱冠连教授所说,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 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人文性。

  第二,英语虽然是一种语言工具,但也能体现出人文精神。

  外语的学习除了需要习得语言技能,同时也需要习得异邦文化。

  “它涉及了对英语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比如对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制度、地理及其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学习,同时它也能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起到积极的影响。”第三,英语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语言,还能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存在于教材中的字里行间的人文精神,使其心灵受到震撼,并能学会自觉主动地把这种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陶继芬教授也指出,利用英语教材题材的多样性,把英语课堂当做人文教育的基地,是个好办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把人文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

  (一)挖掘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

  人文教育必须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英语教学过程的依托之一就是教材。

  现在英语课本各单元选材着眼当代,主题明确,内容涵盖面广,紧贴现实生活,人文知识涵盖量丰富。

  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课本,紧扣教学知识重点,抓住材料所表达的主题,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闪光点,适当地介绍相关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人文背景知识,提高教学内容的整体价值,让学生从道德、道义、法律、尊严等方面得到学习借鉴和思考,从而引导他们树立起正视问题的信心,从而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新视野英语读写教程》教材中,第三单元课文Wealth,Success or Love?用一则寓言故事让学生学到如何正确对待财富、成功和爱。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知道人间亲情、友情的珍贵。

  但是教材不会自动自发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起作用,还需要教师发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在人文精神的渗透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讲解课文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点时,更应该引导学生看到课文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可以通过PPT及教学小短片的展示,尽量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人文教育,营造出潜移默化的人文氛围。

  (二)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使教师成为“活教材”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把知识的传授当做一项机械的、流程式的工作,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言处在不断的发展中,将人文素养渗透到语言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扩大知识面。

  教师除了对英语这一学科领域不断补充学习,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增强自身在学科教育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只有把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才能适时、有效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使语言的教学具有广度和深度。

  当教师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质时,本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能起到春雨润物的渗透式教育。

  (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促进新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单纯的知识为测试目的,这种评价方式是静态的、功利性的,只是强调学生已经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而忽略了学习过程的评价。

  考核的内容往往过于呆板,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不适合于人文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

  现代的教育理念提倡我们的评价方式要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评价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发挥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学优生而言,评价方式要能增加他们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困生而言,评价要使他们得到帮助,提高和恢复学生的自尊心,要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文背景下的评价方式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关注语言学习中所涵括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抑制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做生活的负担和压力。

  目前在很多院校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评价的结果更加公平。

  除了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综合考核外,还增加了对平时课堂表现及课外英语学习的评价,团队协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评价。

  然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客观地体现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在评价体系方面,也有人文关怀的参与、人文精神的体现以及以人文本的教学行为,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住英语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一门学科这一特点,适时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